尽管2024的考研人数有所减少,但“考研复读”“屡败屡战”的现象,却持续增多,有数据显示,今年有近半考研者是往届生。
有媒体报道了一个“考研八连败”的案例,当事人S女士,连续8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艺术学硕士,但次次落榜。
1.“八出祁山”均告失败,把自己逼到墙角;为考研放弃工作,职业认知有偏差
S女士本科毕业后,就开始考研之路,起初是因为热爱艺术学这个专业,经历多次失败后,就只为心理满足:
“这么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觉得这种感觉,是无法用任何东西来比拟的。”
在漫长的考研拉锯中,S女士甚至产生了季节性的心理波动,每到七八月就很兴奋,到了九月就感觉“自己快不行了”。
每次面对失败,S女士都会为自己“找借口”,以便自己可以再战。
比如第二次考研时,S女士找了这样的“借口”,由于自己小时候成绩出色,跳过小学6年级直升初中,她就对自己说:“就当把六年级给补上吧。”
第三次考研时,她又找到了新的理由,因为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但最后没有选择复读:“这次就算把复读补上吧。”
到了第四第五次,已经没什么说服自己的理由了,但她还是坚持了下去。
在考研的同时,S女士有一段职业经历,在某个明星工作室任职,2020年该明星一度爆火,这原本是一个不错的职业机会,然而S女士却选择放弃。
S女士认为,工作是临时的租房,研究生生活才是买房。她决定要做某件事,心里就会一直牵挂,虽然老板对她不错,但总觉得这份工作不是归宿。
我们认为,长时间的考研不利,使S女士的职业认知出现偏差,陷入了学业>职业的思维迷宫,陷入了只会考研的路径依赖。
面对连续失败的现实,S女士只能自我欺骗,考研的最终目的,成了“内心满足”“获得归宿”,而不是提高职业高度。
2.缺乏规划思维,“考个学历才能心安”;“一根筋复读”频发,300万学子濒临落榜
S女士选择的艺术学专业,近年来分数线逐年上涨,S女士回忆道:
“去年的分数线是361分,前年是346分,今年考了328分,恐怕今后更难上岸了。”
我们认为,S女士的考研策略有很大问题,连续8年报考北影的同一导师,并没有根据实力和分数线进行调整。
而且S女士缺乏极限思维,8次考研失败,实力陷入瓶颈,成绩很难提高。
“八出祁山”的例子也许夸张,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一根筋复读”,不仅在高考考场时有发生,这两年更是频频发生在考研战场。
2023年考研报考人数474万,但招生规模只有124万,意味着300多万考生面临落榜。
这就是不做职业规划的典型表现,把考研当成“下一个高考”,把考研当做就业的独木桥。
而S女士这样放弃职业机会,“刷个学历才能心安”,将来也不会是孤例。
3.八战成功又如何,毕业就是“35岁危机”;百万学子飞蛾扑火,燃尽青春收获几何?
如果S女士今年“大爆发”,成功考研通过,未来会不会逆势转运呢?我们认为很难。
从本科毕业开始,S女士经历了8次考研,即便她在30岁成功考上,32岁顺利毕业,还没工作几年,就要遇到35岁危机。
读研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毕竟艺术是个“宽口”专业,但不管选哪个方向,都需要明确自身职业定位,不能心猿意马。
从S女士“工作是租房,考研是买房”的心理状态,她大概率是没有想好职业方向的。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对应我们的【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最理想情况,是22岁本科毕业时,就锚定职业定位,一步一个脚印发展。
当然,很多人有磕磕绊绊,这也是正常的,在22~27岁的年龄段,处于试行期与修正期,尚有试错调整的空间。
向阳生涯提醒大家,最迟到27岁,就一定要确定职业定位了,这样30岁才能顺利进入安定期,开始职业积累,摸索晋升通道。
《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洪向阳著
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考研的474万人中,至少有200万往届生,大量本科毕业的学子,在经历首次考研失败后,没有踏入职场,而是选择再战考研。
跨过考研这个门槛之后,还有读研这个更高的门槛,“考研容易读研难”的现象,这几年愈发明显。
不少人大学里跟风考研,低估了读研的难度,造成压力巨大、没有动力,延毕退学者比比皆是。
无论选择考研、考公、进入职场,只要年龄越往后拖,试错空间越小,职业积累越少,犯错成本越高,心理承受越弱。
就像2023“最年轻院士”颜宁曾经说过的:
“你越晚跌跟头,你越经不起挫折。”
有些专业是需要考研深造的,如法学、医学、工程、材料等等,那是在职业定位明确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增加就业高度。
但如果考研不是就业导向,如果选择的是就业弱势专业,空燃几年宝贵青春,依然无法照亮前程。
当然,我们不能只责怪学生,学校和企业,也是造成现状的两股力量。
4.两股力量“套牢”考研死结;大学务虚弱就业,企业盲目高学历
考研“高考化”,再战人数增多,产生这样的现状,学校和企业也有责任。
不少大学盲目扩招,增加没有就业竞争力的专业,甚至某一本师范院校,还开设城乡规划、园艺、体育旅游、酒店管理这样的专业,让人莫名其妙。
对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不少大学显得很迟钝,专业教学质量落后,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不少学子毕业就失业,只能通过考研“换路子”。
用人单位层面,不顾自身实际需求,盲目对标头部企业,也追求高学历人才。
但实际上,很多岗位并不需要高学历,刚毕业的硕士,可能不如丰富经验的本科生好用。
5.一步走偏步步被动,解铃还须系铃人;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必须懂得职业规划
向阳生涯认为,职业上限多高、生活幸福与否,取决于几个关键选择的质量,包括高考志愿、是否考研、职业定位等等
如果不懂职业规划,就会在关键选择屡屡出错,一生都在忙于补救,一生都过得磕磕碰碰:
高考志愿不科学、不谨慎,读了不适合、不喜欢的专业;
勉强熬到了毕业,又在考研的选择上,重复高考的错误;
没有准确而适合的职业定位,将来的职业生涯,也将陷入漫长的迷茫与痛苦....
新高考的改革本质,就是一场职业预分流,想要填好高考志愿,家长就必须懂得职业规划,想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校方就必须懂得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的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懂没关系,不懂就要学!
在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课堂上,不仅有未雨绸缪的家长,也有主动求变的校方人员。
向阳生涯,22年的职业规划实战落地,《职业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起草单位,被誉为中国职业规划师的黄埔军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