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面对外界激烈的就业竞争是如何反应的呢?最近,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有研究小组专门就女大学生就业观进行了学术调查。其调查对象为北京、南京、苏州的几所大学在校女大学生,有效调查人数达到了444人,平均年龄20.1岁。
该研究小组曾在2003年进行过此项调查,事隔四年,他们又用同一问卷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对就业优势的认识、婚育与工作关系、择偶观念几个方面,并与2003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分析中研究者发现,女大学生们都希望凭着自己的工作实现经济上的自立,然而在竞争面前她们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自信,一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大学女生甚至选择了在婚育之后不参加工作,退出竞争,并且选择退出的人数有增加之势。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女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观和择偶观念上有经济化和功利化的趋向。
选择稳定性职业呼声渐高
在对“你毕业之际选择自己的职业时,以下哪点最为重要?”这一问题的回答上,2003年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工资高、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职业相对稳定,2007年排在前三位的依然是这三项,但排序有所不同,依次为:工资高、职业相对稳定和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
相较于2003年的被调查者,2007年被调查者对“职业稳定性”的关注程度明显较之于2003年更高。有大学女生表示,现在女生求职需要考虑的东西比男生多,怎样的工作既能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又能给择偶增添筹码,还要能迎合长辈、亲朋好友的眼光,太苦的不行,太累的不行,经常变动的就更不行,权衡之下还是稳定好,这未尝不是一种“中庸之道”吧。
在就业目的的排序上,2003年与2007年的调查发现排在前三位的就业目的完全相同,依次为:为了在经济上自立、为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了实现人生价值。
人际关系优势地位跃升
对于女性在就业当中的优势,两次调查的结果有较大的不同。首先,排在前三位的就业优势有很大不同。2003年排在前三位优势依次为:工作能力、技术和能力证书、相貌和容姿,而2007年的调查结果为: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和工作热情。其中,人际关系得到了大幅度攀升。
大部分女生认为,在工作中如何表现自己,将自己的工作成果表现出来,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工作能力的因素。女性在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温柔、细腻、善解人意、有耐心等优势,编织自己的人际网络。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应该从大学就开始锻炼,多参加社团活动是有益无害的。
该研究小组还调查了女大学生们对男女就业优势的不同持何种看法。从整体上来看,第一次调查中有64%的被调查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种不同,到第二次调查时,这一比例下降到了只有55.6%。李军素表示,这可能是劳动力人口的相对过剩导致的就业中性别歧视加重的一种表现。
“全职太太”簇拥者渐多
女性的结婚和生育对女性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者就婚育与工作的观念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即便在经济上不需要工作也可以,仍然有将近90%的女生选择了工作。在两次调查中,这一数据没有明显变化。
然而,在婚育与工作的关系中,却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今年的调查中,选择在婚育之时停止工作的人数大幅上升,选择工作到结婚为止的由4年前的0.5%上升到现在的2.3%,选择工作到生育为止的由4年前的0.4%上升到现在的2.3%。从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选择退出竞争的女大学生人数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李军素说,可能是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了一部分自信心不足的人选择了逃避外部竞争、回归家庭的结果。
然而也有人对这种说法质疑,工作两年的女生小于说,结婚生育是绝大多数女性会经历的事情,宝宝的抚养、宝宝的教育会占用女性的很多精力,在工作、育婴无法两相照顾的时候,要么选择放弃工作,要么把小孩给老人或保姆照顾,这两种选择都是无奈的,跟自信心无关。
经济基础不能少
被调查者基本都是“80”后女生,他们这代人在很多人的眼里可以被这样几个词概括:自我,现实,个性鲜明,善于接受新事物……那么,已经进入婚恋高峰期的“80后”们在择偶这件人生大事上有着怎样的想法呢?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在择偶时第一比较重视的是性格,其次是“能支持自己的妻子继续工作”,然后是“有共同的价值观”。就女大学生择偶观念的变化来看,2007年的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择偶时的经济实力的要求明显增加,对外貌条件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对“有足够经济实力”的要求已经上升到第四。
即将大学毕业的的小沈说,如果自己的年薪达到五万元,那么对方的年薪就必须达到十万元,起码是2倍倍率,这样的组合才有幸福可言。此外,对方也要有情趣,要能志同道合,而这跟性格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