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警惕教师职业心理危机
时间:2006-04-19 09:49:01来源:向阳生涯作者:点击:2823
近日,记者查询了近三年来本市各媒体有关老师体罚学生的报道,发现90%的体罚事件发生在中小学。
“老师也是人,他们有压力也需要发泄。”针对老师体罚学生的问题,许多市民向记者反映老师职业的特殊性,使老师具有和平常人不一样的压力,这种压力也需要发泄,但不应该通过体罚学生。
市民陈女士的小孩正在上小学。她说,小孩的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备课、家访,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她还会开“小灶”。“老师的工作真是辛苦。”陈女士说,如此辛苦的老师,而学生又学不好的话,老师的心情可想而知,也需要通过发泄来舒缓情绪。
“我们把孩子托付给学校、老师,当然是希望他们能负责任地把孩子教好。”市民林先生认为,现实中,每位学生不可能都循规蹈矩地按照老师的话去做,成绩也肯定有上有下。家长的期望和现实的差距之下,老师承受的压力不小。但老师不应该体罚学生来让学生提高成绩,从而达到家长的期望值,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老师自身。
采访中,许多家长认为老师有压力需要发泄,至于如何调节老师的心理问题,家长认为,目前社会上对这方面的关注偏少。分析背负“三座大山”教师压力过大“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老师存在三方面压力:升学制度、自我压力、学校和社会的高期望值。”一些专家综合分析多年来老师的心理变化后认为,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普遍背负着“三座大山”。
升学制度:把孩子成才的宝押在老师身上
在不少家长眼里,学生的成绩好坏、能否升入重点中学甚至于今后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是老师一个人的事。而在目前学校的考评制度中,升学率是项硬指标,直接和教师评职称、工资和地位挂钩。这无疑加大了升学制度对老师的压力。
“因材施教、人尽其才这些词对于现阶段的老师而言具有讽刺意味。”社科联主席朱学勤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方面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学校对老师的期望值存在错位。家长期望值具有功利性,如学习成绩优秀,顺利升学等,并将期望全部转移给老师的责任意识。同时学校也是要求老师抓升学率和学生成绩。这导致许多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压力大,不知道怎么努力才能达到这些考核指标。
赵冰洁说,育人是一项复杂工程,与社会环境、家长教育观念及学生素质密切相关,并非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收获。在升学制度的重压下,一些老师极容易走进“挫折感―焦虑―愤怒―更强烈的挫折感”的恶性循环中,而这种挫折感常常就以自己的教学产品―――学生为主要宣泄对象。
自身压力:自我能力与实际效果的冲突
在泉州某中学当班主任的苏老师坦言,自己有“三怕”:选班干、评三好、排座。
就拿排座来说,本应按学生个子高矮安排。但有的高个学生视力不好,给他往前调,其他学生家长就说“老师收礼了”。为避免误解,就搞全班大循环,可有的矮个学生循环到后排又看不见黑板,家长肯定来找。老师一旦让这个学生固定不动了,其他学生家长又会有意见。
“不管怎么调,总有家长对我不满意,真没办法啊。”苏老师说,她很早就通过了“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考试。但一名老师要在学生、家长、学校中游刃有余,需要具备比拿教师资格证和教育心理学资格证大得多的能力。
据了解,我省大部分的老师在大学毕业前就已经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的考试。而在国内部分比较严格的省市,考取教师资格证还需额外增加专门的心理学资格证考试。
“单凭一纸心理学试卷和证书远不能解决教师在现实社会中所遇到的困扰。”华侨大学人文社科系的许金顶老师解释说,现有教育制度下,由于实践机会偏少,大学毕业生常常对困难估计不足,反而高估自己能力,设定较高的教学目标,致使他们在现实教学中,常常手足无措。
学校和社会的期望:存在一定的落差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和学校用单一的成绩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老师水平的高低,这就好比把各式各样的原材料,加工成为一种东西。但能否把孩子教育好,除了老师外,还有学生自身素质的问题。市社科联主席朱学群说,大部分家长把升学当作孩子学习的惟一目的,现行教育体制下硬性考核制度和社会的期望值过高与老师实际教学能力之间的差距是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此外老师的责任心以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也是压力源。
“社会以‘完人’的标准要求老师,但并非所有老师都符合标准。”华侨大学的许金顶教授说,社会给好老师设立了一个标准,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教师既要博学多才、创新求异,也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但在现实中,教书育人的工作复杂而艰辛,而教育工作成效的滞后性和评价机制的急功近利产生的矛盾,再加上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外界各种浪潮冲击着教师的内心世界,工作量与工资报酬不成正比、学生成绩与老师付出不成正比,显示在其间的种种落差成为教师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近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体罚事件90%以上发生在中小学。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抽样检测后表明,52.23%的教师有心理障碍!而正常人中心理障碍的比率仅为20%左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许多人都把老师当作浇灌心灵的职业。然而,在教学考核指标、升学率、社会的高期望值压力下,老师的心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记者在调查中进一步发现,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而目前,除了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和为数不多的民办心理咨询所外,泉州市所有学校几乎没有针对教师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及机构。
专家坦言,要帮助老师缓解心理压力,除了将素质教育纳入考核项目,为教师心理“松绑”“减压”外,老师还应学会“内外兼修”,舒缓压力。专家特别强调,社会的理解才是治愈老师心病的良方。□本期执行:陈凌鹭林绿波手记解惑前先解压“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这种在旧时代受到极大推崇的说法,在现代社会里遭受到普遍的批评。于是,保护学生,禁止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多项法律法规出台;关爱学生,从小学到高校每所学校都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于学生的保护和关爱,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但教育中的另外一方――教师――却似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除了“为人师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传唱多年的赞誉,还有教师节时偶然被人提起之外,老师们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都陷于超负荷劳动、高职业压力之中。在采访中,一位老师用一句话形容目前教师职业的现状:“黄牛的工作,乞丐的待遇,神的要求”。升学压力,让教师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收入较少,难以通过旅游放松或营养滋补平衡教学花费的体力和心力;学生难教,许多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把老师当回事,家长又处处宠着孩子,即便是孩子错了,也要把责任都归咎于老师。“有的学生真的很可气,如果他是自己的小孩,非打不可。”一位教师说,“为人师表的老师就只能把气憋在心里。”
望子成龙的苦心,使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升学责任丢给老师;学校制定考核制度,把提高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的责任丢给老师。老师们无法拒绝,只有选择勇敢地接受挑战。身为副校长的黄月莹说,在应试教育下,老师心里把学生分数看得最重。责任心诱惑着许多老师追求高教学质量,无意间为自己肩头又加了一道重锁。当教师付出心血却换不回学生的高分数时,严重的心理失落感使教师无所适从。都说社会的理解是治愈老师心病的良方,但在短期内家长的期望、硬性的考核难以改变时,老师们首先应该为自己解压,先解自己之惑,进而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建议专家开出治疗心理“良方”老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教育效果。就如何缓解老师的心理压力,我市一些专家开出了标本兼治的良方。
素质教育纳入考核项目
黄月莹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建立档案,使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在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内开辟“教师心理咨询室”,开通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为老师缓解压力。
朱学勤提出,学生的素质各异,每个老师的能力有限,社会要理解教师工作,对老师多一些宽容。教育部门可以考虑把素质教育纳入教师考核项目,不应过分强调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评聘的依据,为教师心理“松绑”“减压”,解决教师心理压力的体制原因。
任职教师须看重心理素质
许金顶建议,应从源头抓起,有效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在现行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后,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难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许金顶认为,针对这一情况,应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有关部门应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和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内外兼修”舒缓压力
赵冰洁说,缓解压力需要“内外兼修”。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同时,要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如适当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写作旅游都能有效地调节改善大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缓解压力。
赵冰洁认为,体育运动是健心的良药,能有效排解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疲劳。适当参加运动,或主动找人倾诉,每天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等等,这些都能让自己有愉快的心情。纵深教育压力
折射职业压力“其实,不仅是老师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现实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让许多职业人产生心理问题。”朱学勤说,目前,许多职业都喜欢用硬性指标来要求人的工作,而这通常是职场上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师-向阳生涯23年培训资质
Copyright © 2002-2024 向阳生涯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00189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