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04-05 09:11:50来源:向阳生涯作者:点击:3152
眼下,正是在校生求职高峰,许多求职者四处播种,却颗粒无收;为工作而忙碌的人越来越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人忙着跳槽,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为人父母者未雨绸缪,帮助孩子计划他们的未来,却未必能帮到点子上。
职场困惑凸现,“职业规划”这一时髦词也越来越抢眼———
1以退为进,名校生应聘蓝领
几年前,朋友毕业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毕业时正好遇到一家跨国大公司在沪建厂,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他所学的专业正对口,就积极前去应聘。
应聘前,朋友对自己和这家公司分别作了一番评估。他从各个渠道了解到,这家美国公司虽有人才本地化的用人战略,但是初来乍到,又急于开工,紧缺的是一线工人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朋友自忖,自己虽然出身名牌大学,但是刚本科毕业,既无在美国公司任职的经历,又无权威人士推荐,要竞争管理岗位显然不具备优势。
但是这家公司的待遇很好,发展前途十分诱人,符合朋友的职业理想。于是朋友为自己规划了以退为进的就业策略———当他们班同学争先恐后前去报名应聘白领岗位时,他却果断选择了一个操作工的蓝领岗位。不出朋友所料,他的同学纷纷落聘,而他被录用了。由于朋友是内行,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实习时学到的初步操作技能,加上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技术,业务进步很快,他给新建的生产线提了好几条合理化建议被上面采纳,从而在一群新工人中脱颖而出。上司发现他是个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一年多里,将他连升三级,从工人到班长、领班,再升到生产调度坐进办公室。当然,薪酬也直线上升,令他的同学目瞪口呆,羡慕不已。
就业没有固定模式,一步到位固然理想,但更多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实际情况,选准目标,制订一个扬长避短、适合自己的计划,坚持走下去。以退为进也不失为聪明的办法。
张先
2
不甘心“杂用”,要做业务
3年前,我从某高校的日语学院毕业。刚进入这个被戏称为“日企碉堡”的甲级写字楼,成为某大财团的总经理秘书时,确实想象不到自己追求职业发展的路会走得那么艰难。
我的秘书工作,用日语来说就是“杂用”———整理、泡茶、复印、打字、跑腿、采购、订票、接机等等。这些对于从小到大都是优等生的我,简直像掉进了地狱。我不能忍受自己念了名牌大学,竟然成了给人使唤的“倒茶小妹”。一次,老板在休息室用完午餐后,竟然要求我抹桌子。虽然经常听说,从基层做起的工作都是这么开始的,这是新人必须的职业态度,但是我整天忙这些“杂用”,公司的业务和管理一点也摸不到边。一些理工科出身的技术型人员,在具体业务部门长进很快,积累了经验。相比之下,我心里很不平衡,甚至有些灰心,觉得自己被不公平地对待了。
在这样的自我折磨中,我慢慢调整自己,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企业用人,是要能够使用。而我们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和现实需求有很大差距。比如我,只有语言特长却无职业技能,进企业后,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公司只把我当成会说日语的文秘。也许别的女孩子能接受,但决不符合我的理想,我非常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热爱的、有发展空间的舞台。
我反思自己,之所以形成今天这种尴尬局面,与自己对职业发展没有清晰认知有关:当初我报考日语专业时,没有意识到语言仅仅是一门工具,没有另外再学习其他专业技能。求职时,只想进日企,以为是发挥语言优势,却没有想到这种特长仅仅被用在打杂上。另外,企业文化也是制约我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比如受男尊女卑的观念影响,年轻女性在日企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等等。
事到如今,没办法抱怨职位不好,谁让我本身还不具备“发展”的条件呢?职业规划不能是一厢情愿的。眼下的我,必须先适应现实。
努力工作了2年后,我和上司作了沟通,表示不愿意再做“万金油”的辅助性事务性的工作,想成为一个有实际业务能力的职员。不久,经过公司的内部面试和见习,我终于被安排到物流部门参加培训了。我觉得我很幸运,但一路走来也很艰辛。
我想,所谓的职业规划,是就业后慢慢才能看清的路。像我一样,很多人一开始是懵懂上路的。学校里学的知识、大学里教书的老师甚至爸爸妈妈,都没有教我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有遇到就业后的巨大反差,怎样摆正心态,弥补知识缺陷?怎样等待和捕捉机会?等等。现在像我这样的焦躁的职场新人,真是少学了这门课。Deepwhite
3
被迫“转行”,发现自己的路宽了
我的朋友小夏从某重点大学人力资源专业本科毕业后,谋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在一家知名国有金融企业的地区总部人力资源部当职员。专业对口,薪水较高,小夏十分称心,工作卖力,逐渐获得了同事和上级的认可。
小夏美滋滋地为自己做起了职业规划:专员、主办、主管、经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向上。
不久,总部为加强市场销售力量,决定抽调部分员工充实基层一线,小夏也被列入“下基层”名单。一时间,小夏没了方向,他压根没想过做销售。自己设想的职业发展规划将被打乱,小夏有点慌张。
考虑再三,他决定先做做再说。到基层单位后不久,小夏就被压担子,担任一个销售团队的负责人。很快,他善于沟通的能力赢得了销售团队的信任,工作局面也渐渐打开。
这时的小夏,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患得患失,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仅盯着HR(人力资源经理)的方向,他发现自己的路越来越宽了。几年过去了,小夏已受到公司高层关注,成为中层干部后备人选,公司已经开始帮助他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了。
其实,职业规划是单位和个人双方的事,一个负责任的单位,要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新人,为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刚毕业的新人来说,一旦认准了这家单位,就要学会把个人目标放在企业目标的大坐标下考虑,不断调整个人的职业规划,以谋求个人的最大发展。
望岳
4
别逼着孩子“子承父业”
小周的父母都是高级会计师,工作稳定,收入也高,希望儿子将来能子承父业。就这样,小周在高考志愿上填报了非常热门、但自己并不喜欢的国际会计专业。
2002年大学毕业,小周如父母所愿,进入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但整天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埋头于各种复杂的报表,小周陷入了疲于应付的境地,身心倦怠。一年合同期刚到,小周就选择了离开。
找工作的日子里,小周重新思考了自身定位和求职方向,决定放弃会计专业,尝试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一开始,父母坚决反对,理由是仅凭兴趣爱好放弃专业不理智。但小周认为自己很享受在键盘上敲击文字的感觉,而且他一直没放弃写作,多次在市级报刊上发表文章,应该能够胜任媒体采编或企业文案工作。最终父母松口了,同意儿子去尝试一下。
不久,小周成为一家报社的记者,新闻采访工作虽然辛苦,但小周乐此不疲。现在,经过快3年的锻炼,小周已成为部门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采写的作品多次获奖。
回顾儿子的转型,小周的父母深有感慨:父母为孩子选择专业,应该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合适的岗位才是成长的最佳土壤。元素
5
我的“四个5年规划”
我和妻子结婚后,一直和母亲挤住在石库门老房子里。1994年,我决心跳槽,并计划5年后买房。说实话,我从小喜欢写写画画,曾立志搞文字工作。但是我考虑到,会计师事务所的“薪情”比较好,为了实现我的“第一个5年规划”,我还是做了“与数字打交道的人”。1999年底,我积累了近20万元的住房基金,在浦东买了房子。接着,我又开始实施“第二个5年规划”,即为儿子筹备教育基金。2004年,儿子考上了大学,我也筹足了费用。
在以上两个“5年规划”中,我把“薪情”放在第一位。现在,我正处于“第三个5年规划”阶段,逐渐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有一家杂志社有意聘请我当编辑,但我经过慎重考虑,最后还是改变了主意。我在事务所内部找到了新“槽”:即在内部搞文字编辑工作,主要收集审计案例、法律法规等。当然,在业务忙季,我还是要在第一线带徒弟。这样,我的“薪情”可能不如以前了,但与兴趣爱好接近了。“第四个5年规划”是我退休前的预备期,我将更加超脱,以逐步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我认为,人的职业规划应该考虑各个阶段的重点。如果重点考虑经济实力的积累,那就要先考虑“薪情”,暂时把爱好埋在心底;如为了“快乐地工作”,则可以首先考虑爱好,而把“薪情”放在次要的位置。要知道,“有所得,必有所失”。
薄言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从个人角度和企业角度规划两方面:
1.企业组织中的员工有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足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为此,他们不断地追求理想的职业,根据个人特点、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这就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部门,通过了解员工个人特点,了解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意愿及兴趣,不断地增强他们的满意感,并使他们能与企业组织的方向和需要统一协调,制定有关员工个人成长、发展与组织需求和发展相结合的计划,此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总的原则是:既要体现员工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企业发展的需要,让两者协调与相融。
相关资讯
日前,英国职业生涯教育家莎拉-萨姆泊来沪访问。3月30日,在和上海向阳生涯职业管理咨询公司等有关专家的交流研讨中,她对中英两国职业规划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
莎拉-萨姆泊说,在苏格兰,孩子在3-18岁的年龄段就有十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而眼下在中国,3-18岁孩子职业教育严重缺位。她认为,从英国等发达的成功经验来看,目前中国最缺乏也最需要的,是在小学、中学及大学期间(特别是高考专业选择时及大学期)的职业生涯教育问题,父母和家庭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子女的职业生涯决策中来。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师-向阳生涯23年培训资质
Copyright © 2002-2024 向阳生涯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00189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