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能否"进退"从容-职业生涯规划

免费咨询电话:400-057-1108

人到中年能否"进退"从容

时间:2006-03-09 13:17:53来源:向阳生涯作者:点击:2421

导读:

导 读
   精心设计“带教方案”,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全部教给了徒弟,结果徒弟成了你的上级; 单位搞改革,新来的年轻人薪水扶摇直上竟然超过了资深的你;工作多年,不但没有从苦媳妇熬成婆,眼下还面临下岗危险,想跳槽,却发现没有地方可以去…… 中老年人职场几多欢乐几多愁,能否进也潇洒,退也从容?

“让贤”是明智的选择

  夏伯年(50岁会计师)

  我从工厂跳槽到会计师事务所,干了十几年审计工作。今年,我主动提出退居二线,有些同事不理解,实际上,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曾对徒弟说:“我如果什么事都不放手,你就没饭吃了。”我带教徒弟可谓尽心尽责、毫无保留。我精心设计“带教方案”,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全部教给了徒弟。我认为,作为师父,不要怕徒弟超过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客观规律。我退居二线,可以让年轻人在第一线独当一面,成为业务骨干。
  我和年轻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经验比较丰富,但创新和开拓能力不足了。不久前,所长对我说:“我们事务所要建立网站,想请你当编辑。”我说:“真巧,我也正想逐渐退下来当顾问,做总结归纳和编辑整理的工作,为一线人员服务。”我退居二线,正是为了扬长避短,做自己擅长的事。
  我今年50岁,我不想“60岁前用健康换一切,60岁后再用一切换健康”。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忙季工作节奏很快,有时候,我精神高度紧张,在睡梦中也尽是阿拉伯数字,逐渐感到力不从心。我经常对同事们说,我们应该“悠着点”,淡泊名利,保重身体。我退居二线,也是从自己的年龄和身体考虑,即为了“细水长流”,而不至于“加速折旧”。
  笔者认为,我们中老年人的职场心态应该平和一点,该退时还是要退,“让贤”是明智的选择。退居二线是一种角色转换,我们可以到幕后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洪向阳点评::通时达变、知进退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处世哲学。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只有摆正职业和生活的关系,使之和谐一致,心态才会平衡。
   50岁的夏先生是明智的,他一方面退出繁忙的一线审计工作,从而兼顾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另一方面并没有完全“出局”,而是做引导、监督性的工作,找到自己新的职业定位,同时也给年轻人让出位置,让他们有锻炼机会和成长空间,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益,这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随着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加速,新老干部交替的问题日益突出。中老年干部如何选择,怎样重新去规划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之适应形式变化,重新找到自己的快乐,是很多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上不去”让我很受伤

  史先生(49岁国企中层干部)

  我是1990年跳槽进入这家国有企业的,工作一直很认真。15年间,我在单位内部轮换过好几个岗位,从科长升为副处长,也算一帆风顺。
   去年单位竞聘处级干部,这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上”的机会了,可我却因为年龄问题被刷下来了(规定年龄不得超过45岁)。现在不少单位都搞体制改革,提拔年轻干部,一些新来的小伙子蹿到了前面,职务高,薪水也高,而像我们这种年纪的都要退居二线了。另外,最近公司的一线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上面处分下来却是不分责任大小,一视同仁。这两件事让我很受伤。
  说实话,我一点没觉得自己老。我一直认为年龄不是问题。四五十岁正是干事业的顶峰时期,责任心强,加上多年职业技能与经验积累,完全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可有什么办法?领导不这么想!不打算用我们这些人。想跳槽又不可能。为此,我最近常常烦躁不安。
  追求事业发展无门,我只好把对工作的热情埋藏起来,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家庭。每天下班回家帮儿子检查检查作业、监督功课,现在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看着孩子进步成为我的乐趣。

  洪向阳点评::史先生和夏先生的年龄、所处的职业阶段差不多。然而,由于心态不同,两人的处境也不同。
  目前看来,史先生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仍然固守原单位,那么他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作为资深干部,他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接纳年轻人,总结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在培训和指导新人上多用心思,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何必太计较什么“正处”“副处”的名头;另一种是试着走出去。其实。拥有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在如今自由开放的人才市场,跳槽也是有机会的,关键要看夏先生能否打破在国企长年形成的求稳心态。
  当然,史先生最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把注意力从工作转到家庭中来,这也不失为一种平衡方法。

  学习劲头比高考生还足

  钱金花(46岁就业援助员)

  我是一名就业援助员,做这个工作已经4年多了。
 在原来的单位,我也是一名小干部。2000年底,单位体制改革,我成了协保人员。一下子没了工作,我怎么也想不通,天天闷在家,拉不下面子出去找工作。可生活的压力日益沉重,不久老公也下岗了,家里两位老人又相继去世,我天天以泪洗面。
  积蓄很快用完了,撑到2002年初,我来到居委会申请低保。当时长宁街道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积极鼓励我再就业。在他们的真诚帮助下,我参加并通过了就业援助员的应聘考试,2002年4月正式上岗再就业,当时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现在我每个月拿800元工资,工作非常开心。虽然身体不好,每天都要吃药,可这份工作比治病的良药还管用。
  就业援助员的工作就是引导社区失业、协保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就业。工作辛苦琐碎,还往往得不到理解。但想起自己当初待业在家的苦,想起街道对自己的帮助,我做这份关爱帮助他人的工作就特别用心。
  这份工作的压力也很大:每年11月,我们还要重新参加筛选考试,通不过就要再下岗。就业政策和信息在不断更新,我们也要不断地充实业务知识,才能保住工作。复习提纲6月份下来,我每天上班回家总要学习到很晚才睡觉。有时老公和儿子都不理解,说我整天忙别人的事比家里的事还多,学习劲头比高考生还足。

  洪向阳点评::从小干部到下岗,经受了失业的种种痛苦,然后申请低保,考试再就业,最后快乐地工作。钱金花的职业心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上海,像钱金花这样的下岗者很多,他们中不少人要么无所事事吃低保,要么每天以搓麻将、打扑克度日。面对再就业,有些人失去信心,既恐惧又自卑;有些人心态不好,挑肥拣瘦,怕苦怕累。然而,钱金花站起来了,她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开始学习新知识,拿着比低保高不了多少的工资,全心全意地去帮助别人,在工作中找到激情,在助人中找到幸福。社会价值、职业发展、个人快乐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乌鸦嘴”让他“原地踏步”

  李先生(国企干部)

  我有一个同事,57岁,白发戴眼镜,颇显斯文,妻子在某著名高校工作。女儿从名校毕业后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家庭幸福美满。但已有38年工龄的他,至今还是普通职工。
  记得我刚进单位时,他给我的印象是工作勤奋、为人正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有个最大的毛病:开会发言时“野豁豁”,总爱在公开场合指责上司,而且听不进同事的劝告。正因为这种个性,他失去了很多加薪和升职机会,几十年一直原地踏步。现在,他成了我的下属。幸亏目前我们单位效益还算好,不然没有什么特长、又有一张“乌鸦嘴”的他可能早下岗了。
  我想,一个人的职场成就大小,实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勤奋苦干,也要有机遇。个人性格也很重要———谁见过“乌鸦嘴”登上高位了?

  洪向阳点评::真为李先生可惜。他并非“不聪明”———连最简单的升迁之道都不懂,只是在职位和个性之间,他选择张扬自己的个性,看不惯便一吐为快。这种个性在现实中很容易吃亏。
  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看,李先生对自己性格、职业、人生的整体把握不当———他“进错了门”,呆在国企等传统部门;又生不逢时,如果年轻30岁,他更适合做如今的自由职业者,“乌鸦嘴”没准会变为创意点子多多的高手呢。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提醒,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工作环境,对职业规划非常重要。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张先生(49岁媒体编辑)

  人家都说能把兴趣当成职业是一种幸福,我想,我很幸运拥有这种幸福。我对新闻工作的热情可以说是矢志不渝。
   1995年,我跳槽到了现在这家报社。那时正是这张报纸发展的顶峰时期,同事们都干劲十足,业务探讨的空气很浓,评报会上,不论职位高低,大家都畅所欲言,我也感觉如鱼得水。那时有的同事一年365天上360天班,也不计较钱多钱少,都付出着、忙碌着、开心着。
  后来,报社几经变革,身边的人事更迭也很快。一些新人进来后不久就被提拔,当上了部门领导,而我多年来一直还是个默默无闻的编辑,说心里没有失落感那是假话。但我认为,单位提拔年轻人的思路是对的,我们的报纸需要一些敢打敢冲的年轻人挑大梁。我热爱这张报纸,希望她欣欣向荣。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报社经营状况不如从前,待遇、福利也有所下降,有人跳槽,有人抱怨,有人懈怠,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不是领导干部,不在其职,不谋其政,但我忧虑着报纸的忧虑,抱着与她共存亡的决心。我会守着自己的兴趣,不管舞台大小,一样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洪向阳点评:许多人工作是为了拿点工资,或迫于生活压力。久而久之,理想、兴趣、追求都慢慢被磨损了,变成“幼稚的幻想”。工作让一些人变成机器人,也让一些人在名利和虚荣的深渊里挣扎。
  很幸运,张先生不是其中之一。这么多年来,他坚持自己的新闻理想,有一个很清晰的职业目标,并且他把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融于一体。所以,当他面对职位的升迁、工资的变动、环境的变化,都显得很坦然,也活得很轻松。职业生涯的幸福指数就是爱好、职业和生活结合的完美度。尝试着把工作和爱好结合起来吧!
  不过,张先生与单位共存亡的决心固然可嘉,但如果单位已经到了阻碍自己发展进步的话,也不妨良禽择木而栖。古代那些为帝王而殉葬的人,死得实在没一点意义。

  说在最后

  职场酸甜苦辣,职场潮起潮落,职场故事也折射了形形色色的心态。只要有了健康、合理的心态,职场中看似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职场中流传这么一句话:个人在大公司里的发展,不是能力决定一切,而是心态决定一切。夏先生的进退,钱女士的再就业,张先生的执着都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少去抱怨环境如何,责怪上司怎么样,且先调整自己的职业心态,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向阳生涯编辑部:李石

推荐文章

课程服务

取消
免费领取培训试听课程
姓名:
年龄:
性别:
学历:
电话:
验证码:
试听课程选择*(三选一):
《1071万考生的高考志愿规划市场实况与趋势》
《复星、海尔集团高管教你如何正确入坑职业规划师》
《三招玩转校园职业规划》












 》
提示:请填写姓名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师-向阳生涯24年培训资质

Copyright © 2002-2025 向阳生涯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00189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