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新审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目标
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目标, 就是要使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职业技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正确地评估自己,使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找到自己适宜的位置。 而不是随大流跟着别人一起去挤独木桥, 盲目地去选择自己不适宜的职业,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制定自己无法达到的目标。 从而在人生发展过程中走更多的弯路,做更多的无谓的努力。
二、多学科融合,为学生选择优质的多元化学习体验
首先,要为学生设置丰富的实用的课程。高中生的学生身份, 使得它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科课程的学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经验,还有他们所做出的选择以及决定,都依赖于他们的学习经验以及知识结构。根据调查分析, 基于他们在这些学习经验基础上而产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对于学生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所选择的未来职业目标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学校教育要为这些高中学生最大程度地提供优质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实用的实践经验, 并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设置特色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从而选择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其次,学校要为高中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条件,拓展多元的社会实践活动路径。高中阶段是中国目前来说,在学生一生学习中学业最重的时期, 再加上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复杂的社会环境、混乱的多元思想意识、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多变的情感经历都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他们无暇也根本没有能力清晰地认识自己, 并且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他们大多按照整个社会以及家庭普遍认同的精英教育理念,拼命地埋头学习,只为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就认为有一个好的未来。 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积极努力的社会实践, 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最积极因素,它可以使学生通过多接触社会、多进行人际交往、多开展合作交流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积累不可或缺的人生阅历,对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领域形成理性的体验。这样避免了学生坐井观天闭门造车,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强化自己的价值选择。
三、强化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在这一阶段的生涯规划和对未来的自主选择,主要是基于对自己的客观认识、 对社会信息的选择性获得和强化了的决策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是对自我社会适应能力、自我知识结构、自我社会资源的客观正确的认识,然后才是对于自己未来目标的制定, 再后才是对于这一目标实现所选择的路径和方法,以及自己的计划安排,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为了实现既定的未来目标做出怎样的实际行动。 学校和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责任意识和生涯意识,从而强化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