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很多职场人似乎还是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很多理解偏差。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一不小心就成了发展的“绊脚石”。
比如,“找一份销售的工作改变自己的性格”“自己学这个专业,找对口的工作一定有优势”“三四十岁,已经来不及做职业规划了”……根据向阳生涯21年个人职业规划咨询总结,职业规划中有10个普遍的误区,在无形中阻碍了职场人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思路。
误区一:性格内向,找个销售工作改变性格
小顾学的是程序设计,他一向比较内向、寡言、不善言辞。自己觉得这样的个性不理想,便决定找一个销售或者客服的工作来改变性格,让自己有个大变化。但结果不如人意,每次拿起电话要跟陌生人沟通,心里便充满了抗拒,最终还是以辞职告终。
点评:
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工作对个人性格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会因此产生本质变化。不少职场人希望通过工作来锻炼和彻底改变自己,会有一定作用,但与自己性格特质、能力特长等完全不相合甚至背道而驰的工作,不仅不能让你发挥所长做出成绩,还很有可能会让你消磨自信,导致更深的挫折感。
最终小顾在朋友的推荐下,鼓起勇气报考了向阳生涯的CCP生涯规划师课程,借助向阳生涯职业规划模型,她重新针对自己的性格、天赋、兴趣点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校准了职业定位,锚定了职业方向,制定了清晰的转型目标,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
误区二:找本专业工作,一定有优势
小美的专业是工业设计,毕业后想去广告公司做设计。但几轮面试下来,她才知道自己掌握的软件、设计功底都达不到广告公司的要求。“本专业”还不及那种精通设计的业余爱好者,让她沮丧又迷茫。
点评:
一般情况下,找本专业工作在专业知识、技能上会有一定优势。但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到位,且因为没有提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实施规划,在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上很不充足,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技能水平很难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常常无“优势”可言。大学生尽量利用在校时间对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和前期探索,才能真正积累有用的优势。
误区三:调整心态,一定能喜欢上现在的工作
张颖毕业后听家里的安排进银行工作。柜员的工作枯燥单调,完全不是他以前想做的。他不敢辞职,想了不少办法让自己对工作多一点积极性,但心里的抵触始终消除不了,严重影响了工作表现。
点评:
喜欢一份工作,是因为这份工作满足了你的成就感、价值感,且不断刺激你追求新的目标。如果眼下的工作根本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也不能满足你的自我成就感,即使在短时间内可以让你生活有保障,但不会是长久发展方向。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更有可能的是,这份工作其实和你的个人职场特质并不匹配,可以考虑做份职业规划:自学、咨询、读书……都是好方法,重点是去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并真正落地。
误区四:三四十岁才开始做职业规划,已经来不及了
汪玲36岁,在一家小公司当副总,业务熟练,拥有足够丰富的资源,工作繁忙且压力很大。同时家里还有小孩需要照顾,总感觉很吃力,不仅要管理下面的员工,而且还要照顾家庭,两边都很忙碌,家庭和事业平衡困难,想做职业规划转型,又感觉自己已经过了年龄。
点评:
任何时候做职业规划都不会晚,职业生涯漫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完成,每个阶段及时调整会让下一个阶段发展更好。
根据数据统计,来向阳生涯报名课程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36岁以上,几乎都是来自全国高校与知名企业的高管,有的希望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有的希望点亮一项技能,有的想要为转型做准备。
最后,汪玲一口气报名了CCP生涯规划师、CCDM高级职业规划师、BSC职业规划咨询导师课程,课程结束后,汪玲感慨良多,不仅明白了如何协调团队,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组织既定策略方向结合,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而且和丈夫进行了夫妻双生涯规划协调,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得以更好的平衡,家庭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误区五:高中生只要学习,职业规划等以后再做
陈芳在高中的时候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碰上高考成绩不够理想,被调剂了学校和专业,学了工商管理。但这个专业到底以后出来能做什么工作,她一点也没概念。等到大学快毕业了,身边的人都陆续签约了,她傻眼了,连自己能做什么都不清楚。
点评:
高中是职业规划的预备阶段,新高考的选科模式将职业规划提前了,需要高中生充分利用这个阶段,确立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如果高中没有做好选科、志愿规划在未来很容易吃大亏,超过85%的职场发展问题,都是由于15-24岁的探索阶段没有处理好引起的。
在人生的前期阶段,家长理应介入,帮助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家长掌握一套科学的志愿规划方法,能够系统、专业地帮助孩子梳理选科,尽早确立升学赛道,避免孩子将来走很多年的弯路。
误区六:年轻是资本,工作越多尝试越好
陈丽毕业一年,已经换了三份工作,做过外贸跟单员、销售和经理助理,可她都觉得不合适,做几个月就辞职。“趁年轻,我想多尝试不同的工作,其他的走一步看一步吧。”陈丽就这样不停的跳槽换工作,但始终定不下来。
点评:
“裸辞”“闪辞”似乎已经成为职场新人的通病。工作中碰到一点阻碍和不顺心,就立马放弃,去尝试其他的新领域,一直追逐着“更好的工作”,却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好工作”。择业是要选择与自己能力、价值观匹配的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机会。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毫无头绪地瞎跳槽、乱换岗位和行业,只会让自己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误区七:计划没有变化快,用不着规划
“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没必要提前计划什么”,小王做了三年IT工作,总是在新项目有需要时,才会临时突击学习可能需要的新知识。他有技术,但总显得不够火候,做了几年的技术进步还是很缓慢,升职的事总是遥遥无期。
点评:
前进的方向,来自清晰的职业规划。面对瞬息万变的“变化”,你只有提前通过规划、制定具体目标才能在风浪中掌握住自己的方向。越是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短的行业,更需要规划来提高自己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只有时刻准备着的人,才能在机会出现时,抓住发展的机遇。
误区八:想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只要做个测评
晓霞再一次辞职出来,这份行政助理的工作做了不到一年,还是没能坚持下来。可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三年了,她还是一头雾水。这次找工作前,她特意做了好几份职业测评,希望从测评结果中找到适合的工作。但结果出来那么多“适合职业”,难道自己每个都去尝试一遍吗?还是迷茫。
点评:
网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测评,在择业迷茫、发展困惑时,职场人都想立马找到最有效、最快的方法解决困难。但职业测评只能作为自我了解的辅助工具,并且需要专业根据测试结果,结合你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才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在进行择业、职业定位时,需要综合考虑、评估各方面要素,才能最终做出决策,切勿片面的理解和利用职业测评结果。
误区九:有了各种证书,就能找到好工作
从大三开始,吴霞就开始考各种证书,导游证、会计从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等。可是到毕业了,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他也不知道找什么好,面试了几家公司,也无果而终。
点评:
很多大学生和职场人认为考到证书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光有证书根本无用。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老师的《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中指出:一个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之所以会聘用一个人,根本原因是你可以为它解决特定的问题,创造相应的商业价值。
所以大学生在做职业准备时,最好先明确职业目标,有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企业用人现在更看重实际技能,判断你是否是真正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
误区十:别人的成功轨迹,自己“依葫芦画瓢”
李诚学的是经济学专业,但并不是太喜欢。在他认识的人中,有一位学长也是经济学专业,但后来考了法学的研究生和律师资格证,读完书出来从事经济法律方面的工作,前途似锦,风光异常。李诚觉得这个方向不错,自己也去考了法硕,可那些法律条纹背得头疼,更谈不上通过考试了,前途一片渺茫。
点评:
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大家都希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如果是看到和自己经历类似的人成功,产生模仿的心理是很自然的。但是生搬硬套并不会给你带来同样的成功。每个人的发展轨迹和经历都有其特殊性,尤其在职业发展上,个人的能力水平、价值观、性格特质等都在影响和左右最终的结果。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必须量身定做,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一些传统的旧观念和旧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小阳君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并且不断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才能从容面对职业发展中的各种挑战,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