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逃离北上广”后,“回笼漂”又成为新的热词。
大量青年逃离北上广后,又从老家回到大城市,这种回归,被称为“回笼漂”。
此外,二漂、三漂的不在少数,不少人在城市与老家之间,来回横跳、举棋不定。
1.“选择题”总是选错,只因漏做“是非题”;职业定位错了,去哪都会迷茫
在大城市和老家之间,很多人作出决定,又发现做错决定,因为他们只看见两个选项,却把最关键的“是非题”忽略了。
做选择前,一定要做对是非题,这道是非题,就是最根本的职业定位。
在选择地域前,先要选对职业定位,如果定位错了,从事了不适合你的职业,不管在老家还是城市,你的迷茫困惑都将如影随形,去哪都无法摆脱。
如何做对职业定位,就需要根据我们的【向阳职业规划模型】,通过三大系统来盘点平衡。
2.职业取向系统,以我为主;忠于兴趣性格,才能安心充实
大城市是能力至上的,只要你能做到不可替代,就可以英雄不问出处,如果你的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大城市就能给你源源不断的成就感。
小城市节奏偏慢,但精神生活会较贫瘠,攀比、催婚比较普遍,对“文艺青年”不太友好。
有人就甘心安稳平淡的生活,这并不丢脸,职业规划的目的,不是让你激流勇进,而是找到最适合你的职业。
职业取向,要“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的兴趣性格出发,哪里能让你感到安心、充实、有存在感,哪里就是适合你的。
但如果两方取舍不定,可以去老家附近的大城市,或者省会、新一线,寻找适合的“平替”。
比如成都、苏州、武汉等等,机会上限比不过北上广深,但论便利程度、文化生活,又不会差得太远。
3.商业价值系统,需考虑普适性;大城市重能力,小城市重人脉
大城市能力至上,但是竞争激烈,一天都不允许放松,这是“逃离北上广”的主要原因。
老家的工作强度更安逸,但是大多数为低端岗位,如销售、客服、前台等等,缺乏高端行业。
如果是普适性高的职业,比如财务、人事行政、电商运营、IT、销售,小城市也能提供岗位。
大城市产业发展深入,于是职业分类很细,在北上广受追捧的集成电路工程师、基金管理、心理咨询等等,在小城市难有用武之地。
于是,高度知识型、专精型的人才,在小城市往往很“屈尊”。
比如大城市的架构师,在小城市只能当网管,这种职业上的落差,是不少人选择回笼的理由。
根据调查,回笼漂的平均周期为20个月,也就是回老家2年不到,就再度重返大城市。
由于岗位限制,不少人返乡后选择转行,经历了近两年的空窗期,再重返大城市,市场的巨大变化,很可能就追不上了。
小城市属于熟人社会,强调人情世故与人脉资源,于是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不仅岗位稳固,社会地位也很高。
4.职业机会系统,由大及小;从产业布局,到家庭期待
职业机会,是一个“由大及小”的过程,从宏观产业机会,到组织发展前景,最后到家庭的期待与助力。
很多高端行业、新兴行业,小城市是容纳不了的,似乎只有大城市才有发展机会。
不过,热门行业会有外溢效应,核心城市渐渐饱和的同时,外溢区域会出现“人才真空”,放大到整个供应链,其布局也会非常广。
比如新能源车的总部,一般都选在大城市,而大量配套的上下游供应链,则会布局到周边城市,在同一链条上进行转型,行业经验人脉可迁移。
外溢效应、上下游配套、区域聚集效应,能提供超大城市以外的发展机会。
如果有距离老家较近的,不妨可以尝试一下,既不耽误职业发展,又能离家更近一些。
在小城市,考公考编氛围更浓,也更迎合家庭成员的希望,如果你在大城市从事财务、法律、会计、教师等职业,回小城市考公考编,相对更有优势。
此外,特殊的家庭职业背景,也会给你回家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支持。
5.有得必有失,有舍更有得;做好职业规划,避免围城心态
经过22年的职业规划落地实战,向阳生涯积累了8万多份职业咨询案例,涵盖了各种职业问题。
“逃离”还是“逃回”的困惑,城市与家乡越选越错的迷茫,近两年来,地域选择的相关咨询量,足足激增了40%
回到老家,就会失去大城市的文化气息、相对松弛的人际关系;在大城市,势必要咬牙立足,远离老家的慢节奏。
城市老家各有千秋,没有所谓的完美选择,有得必有失。
如果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高度,就容易陷入围城心态,只看到自己失去的,只看到对面拥有的。
而在表面的选择题背后,很多人已经做错了“是非题”,选择了不适合不喜欢的职业,于是来回奔走,怎么选怎么错。
做好职业规划,分清主次轻重,有舍才更有得,因为你知道什么真正适合你,能分清哪些是抓得住的机会,哪些是伪装成诱惑的坑。
如果你也是“回笼漂”一族,如果你也纠结于城市与老家,建议你学习职业规划,做好职业定位的是非题,才能做对更多人生选择题。
向阳生涯,22年的职业规划实战落地,《职业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起草单位,被誉为中国职业规划师的黄埔军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