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般家庭而言,把孩子供养进大学,似乎就算“熬出头”了,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也把大学当作终点,而非职业生涯的起步。
国庆假期里,不少大一新生选择返乡,如果你的孩子回家后,整天都在打游戏,家长可能就要注意了。
不少孩子中学期间表现优异,却在大学期间沉迷游戏、厌学挂科,以至于十年寒窗苦读,换来了四年的放纵迷茫,换来了职业生涯的磕磕绊绊。
眼前就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他考入211大学,却因专业选错、没有目标、沉迷游戏,连续两次退学,在打工路上蹉跎5年光阴:
因喜欢游戏,选择计算机专业、大一沉迷游戏,大二草草退学
2008年,吴东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603分,高出一本线10分,被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而他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理由,竟然是喜欢打游戏。
然而只过了一年半,吴东就申请退学,因为他长时间都沉迷游戏,晚上打游戏,白天上课睡觉,以至于学习跟不上“大一的基础没打好,大二就更学不好了。”
我们认为,吴东对于大学专业,完全没有基本的认知,因为喜欢游戏,就选择计算机专业,是把爱好当成了职业。
选择专业,确实应该从兴趣特长出发,但是兴趣本身不等于职业
比如喜欢看国际新闻,喜欢分析地缘政治,不代表就能从政。同样的,喜欢打游戏≠适合计算机专业。
即便是对游戏行业有兴趣,也有游戏开发、画面设计、世界观架构、市场宣传等岗位,覆盖计算机、动画设计、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
至于为什么仓促退学,吴东评价道:“自己意志力也不是特别强,不像别人一时掉队了,咬一咬牙,学习还能追起来。”
吴东的意志力、自控力不强,玩游戏更容易上瘾,导致学习跟不上。
也正是意志力差,接受不了现实,他非但没有紧追学习进度,反而更加逃避在游戏世界,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学习和游戏,不知道能干啥、考分一般,却选择纯理论专业
退学后,父母断了吴东的生活费,没钱打游戏的他,选择了复读,因为他觉得自己“除了学习,不知道能干啥”。
“除了学习,不知道还能做啥”,这是很多孩子的真实写照。
长时间“浸泡”在学习中,只知道自己必须学习,但不知道自己为何学,将来学什么。
当他们进入大学,要么出现长时间的空闲,要么不适应专业与新环境,游戏就成了空虚或焦虑的麻醉物。
2011年高考,吴东考了515分,略低于一本线,他选择了应用物理专业,“选专业的时候不知道选什么,但我一直是物理课代表,成绩都接近满分。”
但是,吴东低估了大学与高中的难度差距,巨大的落差让他再次沉迷游戏。
吴东第二次的专业选择,再次出现重大失误。未达一本线的成绩,却选择了纯学术的专业,把“高中物理还不错”,当作选择物理的理由,相比大学程度的物理,高中物理仅仅是入门。
走学术路线,搞基础学科,要有非常强的学科天赋,以及浓厚的兴趣,否则无法坚持。
如果高考成绩不算顶尖,可以选择名字里带“工程”“技术”这样的专业,它们更强调实践运用,就业方向也更加明确。
在学校的建议下,吴东休学了一年,2013年复学后,吴东想从大一重新学起,遭到父母反对,母亲还特意过来陪读,但这样的举动,让吴东感到抵触,他照样打游戏,照样挂科。
对于游戏,吴东自称:“其实并不是非要去打游戏,而是除了打游戏之外,不知道干什么。”
2015年,吴东再次退学。
五年蹉跎终后悔、重新树立目标,选择农学专业
吴东退学后开始找工作,由于没有大学文凭,进不了好公司,不是做体力活,就是做游戏代练。
2017年,吴东远赴新疆,与朋友一起开了游戏代练工作室,吴东没日没夜打了一个月游戏,才赚到2000元
尽管自己曾沉迷游戏,但真的将游戏代练作为职业后,他自我感觉特别糟糕:“都快打吐了”
2020年,心灰意冷的吴东回到老家:“踏实找个工作,过几年,父母帮忙出点钱,买个房子,结婚生子。”
由于学历限制,他只能在化工厂找体力活,看到身边四五十岁的工友,他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而曾经成绩比自己差很多的同学,如今也混得风生水起,吴东终于后悔了。
吴东经常梦见课堂,梦见重新回到中学、小学:“潜意识里,应该是后悔退学了吧。如果一辈子就这么混下去,最后可能会后悔。”
“想着10年后的自己,受困于生活琐事,终日碌碌无为,被生活和无法实现的梦想所压垮。我不甘于这样的一生,所以我决定再次参加高考。”
2021年吴东辞去工作,在母校的帮助下重新复读,2022年吴东考了570分,超过一本线55分。
最终,吴东选择报考四川农业大学药物制剂专业。
至于为何选择农学专业,吴东谈到,考虑到年龄关系,学习理工科会比较困难,求职也会有年龄限制,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想学习农业相关技术,将来能自食其力。
向阳生涯认为,吴东选择农学专业相当适合,结合了自身的农村背景,考虑好了未来的职业道路,并且顾及到了自身局限,不再选择理工科。
大学是职业生涯关键起点、学习职业规划,为孩子保驾护航
吴东的第三次大学生活,变得“有点枯燥”,往返于教室和图书馆,连游戏都没碰,“即便坐在电脑前,也不会去想游戏”
吴东为什么沉迷游戏,因为他的人生没有目标,他对大学专业不喜欢也不适应,游戏填补了他内心巨大的空虚与落差。
吴东为什么又不玩游戏,因为他有了目标,他选对了适合的专业,他的内心充实而坦荡,他不再需要用游戏麻醉自我
根据职业发展规律,32岁,已经是本科毕业10年了,应当是进入职业生涯的安定期。
而吴东的黄金年龄,都蹉跎在了游戏、退学、工厂之中,不幸中的万幸,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32岁的他,踏上人生新的起点。
《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洪向阳著
“考进大学后堕落”,已经不是孤例了,上课玩手机打瞌睡,下课打游戏泡网吧,很多中学里是“别人家的孩子”,却因为没有目标,迷失在了大学校园。
我们通常有个固定思维,仿佛大学就是一个终点,考进大学就万事大吉,甚至很多高中老师也会说:“考进大学你们随便玩”。
大学也许是学业的最后一站,却是职业生涯的起步
没有职业规划,没有人生目标,考进大学自然浑浑噩噩、厌学挂科
职业生涯的起步没踏稳,之后的道路就会走得很不顺
初中职业探索>高一选科>填报志愿>大学就读>踏上职业道路...孩子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紧密连接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引导斧正。
家长要尽早把关,学习职业规划,自己发掘孩子的兴趣长处,考入适合的、喜爱的专业,孩子就有明确的目标方向,自然不会空虚迷茫,也不易沉迷游戏。
即便孩子已考进大学,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了职业规划的理论,也能及时辨别厌学情绪,及时疏导、指引、规劝,回到正常的学业道路上。
|